先看最直观的卖车数,全球一共交了 38.4 万辆。听起来不少?但跟去年同期比,少了 5.98 万辆。这可不是个小数目,差不多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半年的新能源车总销量了。卖得少了,口袋里进的钱自然也少,营收 225 亿美元,比去年少了 30 亿。更让人在意的是利润,11.7 亿的净利润,跌了 23%。
再往前扒扒数据,会发现这不是突然掉下来的。近五个季度的净利润像坐过山车,14.78 亿、21.67 亿、23.14 亿、4.09 亿,再到现在的 11.72 亿。今年上半年加起来 15.8 亿,跟去年比,跌了六成多。这样的曲线,任谁看了都会捏把汗吧?
就说大家买车的大环境吧。前两年新能源车火,不少地方都有补贴,买辆车能省不少钱。可现在呢,不管是这儿还是欧洲,补贴都在慢慢退坡。手里的优惠少了,有些人自然就会多掂量掂量。欧洲市场尤其明显,当地的牌子加上出口过去的车,挤得特斯拉有点喘不过气。
再看国内市场,更有意思。这边特斯拉不好卖的时候,比亚迪、吉利、上汽这些自家牌子却卖得挺火。这说明不是大家不爱买新能源车了,是消费者的选择多了,眼光也更挑了。你想啊,同样的钱,能买到配置更高、更适合家用的车,换作是你,会怎么选?
价格战也是个绕不开的坎。为了保住市场份额,特斯拉不是没降过价,但这就像个循环 —— 降价了,利润薄了;不降价,买的人可能更少。现在它的毛利率已经跌到 17.2%,比之前的 18% 红线还低。反观的自主品牌,全产业链都在自己手里,研发也接地气,成本优势摆在那儿,打价格战也更有底气。比亚迪、问界、理想这些牌子,从低端到高端都有拿得出手的车,慢慢就把特斯拉围在了中间。
技术方面呢,特斯拉一直靠这个打天下,可现在也遇到点麻烦。大家盼了好久的 FSD,落地速度没赶上预期,这中间不知道少了多少潜在客户。还有那个 4680 电池,量产一直不顺利,本想靠它降成本,结果也拖了后腿。
成本这块更是个无底洞。就说柏林那个工厂,产能利用率还不到一半,机器开着不赚钱,每天都是在烧钱。加上现在全球供应链动不动就变动,零件运过来的运费都比以前贵了不少,这些钱最后不都得算到车价里?
把特斯拉跟其他几家科技巨头放一块儿比,差距就更明显了。营收 225 亿美元,在英伟达、微软、苹果这些公司面前,排到了最后。净利润 11.7 亿,连英伟达 188 亿的零头都不到。净利率 5.2%,也是七家里最低的。以前总说特斯拉是科技公司,可现在这成绩单,更像个在转型中挣扎的车企。
资本市场对特斯拉的看法,也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。财报出来那天,股价一下子跌了 8.2%,不少机构还在加大做空力度,创下 18 个月来的新高。但你说它不行了吧,最近三个月又反弹了 42%。有人觉得,它的 Dojo 超算、Optimus 机器人明年可能量产,能源业务也在涨,这些都是未来的盼头。
在国内市场,得更接地气才行。听说要把本土研发中心扩大,这步走得对,毕竟谁比更懂中国的路况和消费者喜好?还可以搞点金融优惠,比如零首付、贷款时间拉长点,让手里钱不宽裕的人也能买得起。
欧洲那边,柏林工厂得赶紧调整,听说要转产 Model Q,这款车价格低,可能更符合当地市场需求。再绑上欧盟的碳关税政策,强调自己的车更环保,说不定能拦住不少竞争对手。
技术上,FSD V12 得赶紧推出来,全球落地时间最好能给个准信,让大家有个盼头。固态电池研发也得加把劲,不然等别人先做出来,特斯拉又要落后了。
说到底,汽车行业就是这样,没有谁能一直站在山顶。今天你靠着创新颠覆别人,明天可能就被更创新的人颠覆。特斯拉曾经是新能源车的革命者,现在却成了被别人追赶的对象,这本身就是件挺有意思的事。
以后的路怎么走,还得看特斯拉自己能不能转过弯来。你觉得它能扛过这波压力吗?
伯乐配资-配资网站炒股-炒股票手机软件-配资哪家比较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