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暑时节“暑、湿、热”三邪交织,易伤阳气、耗津液,扰乱脏腑功能。专家指出,此时人体阳气随高温浮散于体表,导致身体内部尤其是脾胃阳气不足,常表现为食欲下降、消化不良、腹泻等症状。
在这个特殊节气里,如何养生防病?谨记“1不贪”“2不急”“3不犯”原则,助您安稳度过炎炎伏天。
一不贪:不贪凉
避免冷水激身
大汗淋漓时,人体毛孔处于张开状态,突然用冷水刺激会使毛孔迅速闭合,导致体内热气无法散发,可能引发感冒、关节炎,甚至诱发心肌梗死。血管突然收缩还会造成血压剧烈波动,对中老年人尤其危险。
建议:出汗后先用湿毛巾擦干身体,休息片刻后再用温水(25℃左右)洗澡。
空调使用要适度
展开剩余79%高温时人体毛孔开放,汗出不断,阳气大泄,卫外不固,风寒之邪易乘虚而入。
建议:空调温度不低于26℃,避免直吹身体;睡眠时关闭空调或风扇,盖好腹部。
冷饮摄入需节制
大量冷饮会让肠胃血管剧烈收缩,影响消化功能,易引发胃痉挛、腹泻,还会损伤脾胃阳气。
建议:以温开水、淡盐水、绿豆汤(温饮)或酸梅汤代替冰镇饮料,既能解暑又不伤身。
二不急:养生需要缓行
晨练不急早
夏季天亮早,但5-7点空气湿度高,紫外线较弱反易闷热。建议将锻炼时间调整至傍晚17-19点,选择慢跑、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,避免大汗淋漓耗气伤津。
补水不急喝
天热出汗多,但短时间内饮用过量水(尤其是冰水)会消耗大量阳气来运化水液,长期如此会导致阳虚生寒,造成胃寒。
口渴时猛灌冰水还会刺激血管收缩,加重心脏负担。
正确做法:少量多次饮用温水(30℃左右),可添加少量盐或柠檬片补充电解质。每日饮水量建议1500-2000ml,心肾功能异常者需遵医嘱。运动前后更要及时补充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。
三不犯:伏天养生避坑指南
不犯“情绪中暑”
高温易引发心火过旺,出现烦躁、失眠。可通过按压内关穴(手腕横纹上2寸)缓解焦虑,或用薄荷、菊花泡茶清心。
不犯“盲目进补”
大暑时节人体流汗多,有人误以为体虚而急于进补,但此时脾胃功能较弱,过早进补滋腻食物药物,会导致积热上火或腹泻。
饮食智慧:
• 多吃清热生津之品:西瓜、绿豆、冬瓜、苦瓜、莲藕、黄瓜
• 常备健脾利湿食材:茯苓、薏米、赤小豆、白扁豆、山药煮粥
• 饮用 “三豆饮” (赤小豆+绿豆+黑豆)或酸梅汤生津止渴
• 适当食用生姜,但限于早上——“早吃姜胜参汤,晚吃姜赛砒霜”
不犯“熬夜耗阴”
子时(23点)前入睡可养肝血,午间小憩15-30分钟能补心气。睡眠障碍者可用酸枣仁百合粥调理,或佩戴蒸汽眼罩促进深度睡眠。
特别提醒:两类人群需注意
老年人:
• 避免食用隔夜饭菜
• 少量多次饮用温水
• 有慢性病者定期监测血压、血糖
• 避免因出汗脱水导致指标异常
儿童:
• 玩耍选择阴凉处
• 每20分钟补充温水或淡盐水
• 出现厌食及脾胃失调可食用山药、小米粥调理
转发分享,提醒家人朋友大暑养生的要诀,健康度过三伏天!
发布于:北京市伯乐配资-配资网站炒股-炒股票手机软件-配资哪家比较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